多個地產商紛紛提出借出其新界農地興建過渡性房屋,除了年期短、要求NGO或政府提供基建和管理,背後更大的陰謀,當然是以過渡房屋的發展為名,實為幫大地產商鋪路,方便在借用期滿後改劃發展。

多個地產商紛紛提出借出其新界農地興建過渡性房屋,除了年期短、要求NGO或政府提供基建和管理,背後更大的陰謀,當然是以過渡房屋的發展為名,實為幫大地產商鋪路,方便在借用期滿後改劃發展。
由曾蔭權年代的坪洲—喜靈洲連島方案、交椅洲填海,到梁振英政府2030+的「東大嶼都會」、以至今屆林鄭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在中部水域填海造地的計劃已經長期放在特首枱頭。反對填海造島的理由實在太多,無論由公共財政走向,到超支、無法完成的威脅,對環境的破壞,還有對未來居住者的生命安全都有重大危機。不過,計劃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
稔灣堆填區承辦商被揭發破壞河道,將青大石澗、大小冷水流下來的自然山水在出海口大水坑攔截,泵入堆填區用作洗地之用。結果,令在大水坑旁邊兩個農戶的農地,長年飽受水土流失所影響;堆填區承辦商昇達更曾挖走河沙,堆放在農田上,令農戶蒙受損失、荔枝樹不再結果。
藍天白雲加上尚未變黃的稻草,構成了一道美麗的農村風景。不過,風景背後的辛酸,卻不是人人都能理解。
「今年收成唔好。」自從2013年開始,土盟的同行者信哥年都會在年花休耕期間種稻米;不過今年的風雨似乎特別大,在雨中插的秧苗長得不好,生長情況不理想。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劉海龍今早於港台節目「千禧時代」表示,現時於新界鄉郊常會看到非法傾倒泥頭,尤其以附近有大型工程的地區尤其嚴重,有時甚至會看到農地上有三至四米高的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