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的是2016年第五屆土地小學。那年夏天,我有幸在YC(陳允中,當時的土小校長)的帶領下,和一些對亞洲社運感興趣的朋友參觀了打鼓嶺。那時,我對新界東北抗爭知之甚少,卻很快被它的複雜性吸引,也被社運人在強權面前的堅守所打動。 Continue reading “土小同學感言1″

我參加的是2016年第五屆土地小學。那年夏天,我有幸在YC(陳允中,當時的土小校長)的帶領下,和一些對亞洲社運感興趣的朋友參觀了打鼓嶺。那時,我對新界東北抗爭知之甚少,卻很快被它的複雜性吸引,也被社運人在強權面前的堅守所打動。 Continue reading “土小同學感言1″
林鄭指民意影響不到發展「明日大嶼」,與她競選時指會接受民意取向,可謂此一時彼一時,明目張膽謊言的鐵證。上樑不正,城規會也順著「歪風」。眾所周知,城規會掌握土地規劃及發展大權,不但無人民監察,而委任的委員,過半和發展商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政府說無地,卻為甚麼城規會比恆基在粉嶺高球場起豪宅,難道無交通問題,難道無樹木。可見,香港城規制度根本就是不民主,充斥著勾結的操作。 Continue reading “城規會劃地為牢 公民要爭一口氣 修改規則限制民意彰顯"
由曾蔭權年代的坪洲—喜靈洲連島方案、交椅洲填海,到梁振英政府2030+的「東大嶼都會」、以至今屆林鄭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在中部水域填海造地的計劃已經長期放在特首枱頭。反對填海造島的理由實在太多,無論由公共財政走向,到超支、無法完成的威脅,對環境的破壞,還有對未來居住者的生命安全都有重大危機。不過,計劃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 Continue reading “填海起東大嶼都會人工島 如何導致農戶被迫遷?"
土盟在《施政報告》期間,除了調研「東大嶼」的勾結之外,也發現力推「人工島」的團結香港基金,焚林而田,各成員、顧問、參事等從未停止過迫遷,破壞土地,為自己累積財富的自私短視行為。無他,黃遠輝也逃避建立「規劃民主化」制度,因為他深知中港權貴在不民主制度下要繼續上下其手、官商勾結。
土盟早前留意到,元朗南生圍南面的小商新村後方濕地擬申建國際學校及宿舍等設施(A/YL-NSW/267)。村民指小商新村雖離元朗西鐵站不遠,但沒有大路,位置偏僻,為什麼突然要興建國際學校?為誰而建?地主是誰? Continue reading “團結香港基金 竭澤而漁 入信反對破壞南生圍的申請(A/YL-NSW/267)"
渡輪由中環開出,經過青洲與交椅洲的水域除除開往港外。雖然少去離島,但市區與大嶼山之間的那片海依然令人難忘。略帶一點鹹味的海水濺上船身,緩慢的船速與城市急躁的節奏強烈對比,在香港這高度資本發達城市的正中央,原來我們還有慢一點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我們的失敗"
鄉事近來動作多多,地產建設商會先提出釋放「祖堂地」的發展潛力,繼而以福元哥為首的傳統鄉事提出降低祖堂地買賣門檻,太子劉業強和應。在1月村選之前,既是掉出新論述頂住以張學明、何君堯為首的西環系鄉事派,也是高度配合土地大辯論開發農地、「公私合營」的主旋律。 Continue reading “祖堂地之爭"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推出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已到尾聲,土供組主席黃遠輝上週還多番強調有關報告「一筆都未寫」,但結果在9月24日就交出一份所謂「初步觀察」的中期報告予「尊敬的行政長官」,其語言偽術及「效率」實在驚人。 Continue reading “不要土地假辯論 還我分配真公義 向林鄭遞交新一輪聯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