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於競選期間,一度把港鐵票價、領展和強積金對沖機制形容為「三座大山」,但最近正式否認曾有此說法。過往我也曾用過「三座大山」這個名詞,但描述對象則是港鐵、領展和市建局,與林鄭的定義可說大同小異。而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特區政府一手推動「國營地產霸權」,是如何通過赤裸裸的官商勾結,剝奪基層市民的居住和生計權利。

林鄭月娥於競選期間,一度把港鐵票價、領展和強積金對沖機制形容為「三座大山」,但最近正式否認曾有此說法。過往我也曾用過「三座大山」這個名詞,但描述對象則是港鐵、領展和市建局,與林鄭的定義可說大同小異。而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特區政府一手推動「國營地產霸權」,是如何通過赤裸裸的官商勾結,剝奪基層市民的居住和生計權利。
上周港鐵在股東大會上,宣布未來一年將會推出6個地產項目,當中以東涌線小蠔灣車廠項目規模最大,預計將會提供1.4萬個住宅單位、預計容納超過3.7萬人,並增建一個鐵路站以應付人口增長的交通需求。民間卻有強烈聲音,要求把這項目改作公營房屋及公共社福設施。
自土地大辯論展開以來,公眾其實已經充分認識到此乃一次不盡不實、以偏概全、極盡誤導之能事的諮詢,例如它只談供應,不談分配;只談「住大啲、住鬆啲」,不談負擔能力;只談「公私合營」發展農地,不談《土地收回條例》……諸如此類。今天倒想再提出一個較少談及、但絕對不容忽視的面向,就是一味追求供應的數目,不談空間的合理布局。
快餐、常餐、午餐定晚餐?來來去去咪又係嗰樣嘢!
相信大家都聽過麥兜這個經典故事,與麥兜成長環境相近的典型「港孩」,亦肯定對多項選擇題的考試形式耳熟能詳。我們從小已經由背誦為主的教育制度規範得既欠缺批判和獨立思維,亦對於未來社會缺乏想像力。除了如雨傘運動般決堤式的大爆發外,我們的公民社會和公民質素,看來亦只能停留在選擇快餐或常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