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杯水車薪
土地公義聯合陣線過去一直提倡「地盡其用」的概念,如土地未能作長遠發展興建公營房屋,應用作發展過渡性房屋等紓困措施。雖然政府終在預算案中設立20億元過渡性房屋專項基金予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但是我們認為基金金額有限,最多只能興建4000多個單位,難以回應超過9萬個劏房戶的需要。再者,我們認為基金不能只涵蓋興建及翻新的費用,亦須包括營運服務費用,使非政府機構有充足資源推動服務。故此,我們建議過渡性房屋專項基金增至70億元,參考社聯興建組合屋每個單位成本約40多萬,未來5年可提供12,000個單位。另外,基金須預留至少30%予營運機構作處理租務及維修、舉辦活動等行政管理工作,為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改善住屋生活。
公屋供應繼續大落後(見註)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2018 年周年進度報告》目標,訂定未來10年(2018-2028年) 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5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佔31.5萬,即本港每年應有22000個公屋及綠置居,及9500個居屋單位。但是《財政預算案》顯示,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目標數量只有100,400個,即平均每年20,080個單位。雖然未有已建單位數字,但供應目標只是長策目標的63.7%。(去年十一月底運輸及房屋局公布2018/19至2022/23年度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未來5年,房委會和房協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合共約為100,800個單位,現時進一步減少400個單位)
明日大嶼先導計劃,「倒錢落海」第一步
《財政預算案》表示「首階段在交椅洲附近興建面積約一千公頃人工島及相關主要交通運輸網絡」,早前發展局稱之為明日大嶼的先導計劃。早前社會大力反對填海1700公頃人工島,最近林鄭政府表示會率先推展1000公頃人工島,只是借土供組那份扭曲民意的報告,將明日大嶼「分拆上市」,事實上,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原意都是分兩階段進行,人工島工程一旦展開,只會是條不歸路。
政府上星期向離島區議會提交文件,表示首先推展約1000公頃鄰近交椅洲的人工島填海,發展局今明兩年會計劃展開5項研究,稍後向立法會尋求撥款。離島區議會率先於2月25日開會討論「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稍後三個區議會都會陸續討論(三月五日為屯門及荃灣區議會,中西區區議會將於三月七日討論),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將於3月26日討論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
政府早前雖表示接受土供組報告,但只願意發展32公頃粉嶺高球場,報告未有提出善用其餘土地的建議,例如利用地鐵上蓋及閒置軍營等已平整土地建公屋,更拒絕重推租務管制、租金津貼等真正幫助基層的政策,各種民生需要如安老亦被忽略。但政府卻決心強推「明日大嶼」計劃,既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亦間接促進了地產商於坪州等島嶼以囤地手段去圖利;以香港基建超支的往績來看,東大嶼人工島最後的造價過萬億絕不為奇。地產、建築商尤其中資,將在史上最大的茶飯中獲得暴利,公共財政崩潰、禍延三代的惡果,卻留給香港人承受。
總括而言,我們一眾民間團體,要求政府推行以下政策及措施,大量興建公營房屋、院舍及不同的社區配套設施,立場如下︰
- 收回粉嶺高爾夫球會土地
- 運用港鐵上蓋空間及附近土地
- 市區重建回收的土地
- 使用閒置軍營土地
- 優先使用其他已平整土地,其次為無法復修的棕地。現時政府根本沒有證據證明必需動用現耕農地、郊野公園、填海等等
- 減少賣地予私人發展商,騰出賣地表上的土地作公營發展
- 增加興公營房屋比例,單位數目至不少於公私8︰2之比
- 收回地產商的囤地
除土地供應分配問題,政府亦應同時推行以下房屋政策,紓援基層住屋問題,包括︰
- 加強管制私樓市場,如設資產增值稅、累進差餉及一手物業空置稅,壓抑囤積炒賣
- 推行租務管制,控制租金升幅及保障租客租住權;
- 進行全港土地普查,建立公眾可免費查閱的土地資料庫。
- 列明GIC土地中之分類面積,例如社會福利、院舍,相關規劃必須滿足普羅市民之實際需要。
- 修訂現行居屋轉售模式,應限制推出私人市場,以防炒賣資助房屋。
註:近年公屋供應目標及實際落成量
年份 | 供應目標 | 實際 | 達標百分比 | ||
公營出租 | 資助出售 | 總數 | |||
2014-2015 | 未來五年興建21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以公私營六四比例,公營約有126000個單位,平均每年25200個 | 9938 | 0 | 9938 | 39.4% |
2015-2016 | 未來十年290000個單位,平均每年29000個 | 14264 | 0 | 14264 | 49.2% |
2016-2017 | 未來十年280000個單位,平均每年28000個 | 11276 | 3017 | 14293 | 51% |
2017-2018 | 未來五年94500個單位,平均每年18900個
(公營出租:71800;資助出售:22600) |
13413 | 248 | 13661 | 72.2% |
2018-2019 | 未來五年100400,平均每年20080個
(公營出租+綠置居:74200;資助出售:26300) |
未有數字
(雖然未有已建單位數字,但供應目標只是長策目標的20080/31500=63.7%) |
2019年2月27日
*土地公義聯合陣線成員團體包括: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社會民主連線、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工黨、小麗民主教室、民協、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香港眾志、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土地正義聯盟、勞工組、朱凱廸議員辦事處、東北支援組、人民力量、守護大嶼聯盟